
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据,去年我国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去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中国学前教育的产生
中国学前教育起步较晚,190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后改称蒙养院),公立官办,开始了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包括《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将公共幼儿教育的机构定名为蒙养院,保育教导3~7岁的儿童。这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的法规。 1922年当时的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制定壬戌学制,将蒙养院改称幼稚园。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现为南京鼓楼幼儿园),开始了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创建之路。 国外学前教育教学模式 Marc-Antonie Jullien教育之父曾经说过:“任何一位精明而见闻广博的政治家都会从别国的发展和繁荣中发现繁荣自己国家的一种途径。”通过比较教育模式,我们能够认识别国的学前教育经验,转化到反思自己国家的学前教育理念。了解外国学前教育,可使我们吸取外国学前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蒙台梭利教育法 MontessoriEducation
玛丽亚·泰科拉·阿尔缇米希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Tecla Artemis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博士,意大利医生和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始创人。 蒙氏教育法的特色在于强调独立,有限度的自由和对孩子天然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性发展的尊重。 蒙台梭利的要素 1.混龄的课堂,混龄的课堂普遍涉及2岁半或3岁-6岁大的孩子。 2.学生从规定的选项中选择活动。 3.无打扰的学习时段,理论上为三小时。 4.一个结构主义的或“发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学生从使用教具中学习概念,而不是从直接的指导中学到概念。 5.由蒙台梭利和其合作者发展起来的特殊的教育材料。 6.教室内行动的自由。 7.一个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培训的教师。 此外,许多蒙台梭利学校参考蒙台梭利的人类发展模型(来源于她的出版物)来设计他们的方案,他们还把源自蒙台梭利在平生中介绍的教育方法,课程和材料运用于师资培训。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 儿童独立性的尊重: 只有独立的人才能享有自由。儿童的好动性是他的特色,大人不要横加干涉或禁止,师长千万别“指挥”或“命令”孩子,要让他自己指挥自己,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就能自然的活动他的筋骨,健康的身体随之而至。 2. 肃静与活动: 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并非让他为所欲为,且不可让孩子以为安静、顺从、听话、被动就是好事;而活动或工作就是坏事。蒙台梭利的教学法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儿童借由具体操作来学习,不只是听讲。 3. 精神胜于方法: 蒙氏希望她的学生不要“主动”的想去“教”孩子,应该做个“旁观者”来注视孩子的一切行为。唯一必须人为的就是设计或制作许多教具,甚至鼓励孩子尽情的游玩及操弄,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因为蒙台梭利方法的真正老师,就是儿童本身。 4. 个人自由先于社会纪律: 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传统教育强调“群性”,而蒙氏注重“个性”。蒙台梭利在1932年向英国的蒙台梭利学会发表的文章当中强烈痛责孩童受束于大人,比奴隶及工人都不如。蒙氏毕生心血强调:“解放儿童,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此,儿童个人自由,应列为优先考虑。” 5. 童年期的秩序感: 蒙台梭利发现儿童的行为特征之一,就是秩序感。一般人都认为孩子的房间或游乐场一定乱七八糟,把玩具或纸屑丢的满地都是,大人也因此相当头疼,并认为这是孩子的严重教育问题,想办法要及早培养孩子整齐清洁的习惯。然而蒙氏相信,小孩之所以无法将屋内安排得井然有序,始作俑者是大人。儿童本有顺乎自然的秩序感,只是大人以“权力”予以弄坏而已。
瑞吉欧教育法 Reggio EmiliaEducation
瑞吉欧教育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教育家Loris Malaguzzi和父母在意大利Reggio Emilia周围的村庄开发的,并从该城市得名。 瑞吉欧教育法专注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这是一种被描述为以孩子为中心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法,它在关系驱动的环境中使用自我导向的体验式学习。 该教育法基于尊重,责任和社区的原则,通过自我导向的课程探索和发现。其核心是假设儿童在发展的早期形成自己的个性,并被赋予“一百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瑞吉欧教育法的原则 1.儿童必须对学习方向有一定的控制; 2.儿童必须能够通过触摸,移动,聆听和观察的经验来学习; 3.儿童与其他儿童以及世界上必须允许探索的物质项目有关系; 4.儿童必须有无尽的方式和机会来表达自己。 瑞吉欧教育法的教学理念 在瑞吉欧教育法中,教师被认为是孩子的共同学习者和合作者,而不仅仅是教师。教师通过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规划活动和课程,提出问题以进一步理解,并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观察孩子的学习,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作为孩子的伙伴,老师处在学习的状态中。”
华德福教育法 Waldorf education
鲁道夫·施泰纳是一位奥地利的哲学家、改革家、建筑师和教育家,也是华德福教育的始创人。 华德福教育法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以自然教育为主,它基于创立人智学的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的一种教育哲学理念。 在华德福学校大量存在的中欧地区,华德福课程已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另类教育法。华德福教育还在欧洲影响着主流教育,在欧洲国家有大量的华德福学校和教师培训项目。华德福公立学校在英语国家是有争议的,主要是其宗教和心灵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 华德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华德福教学法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学注重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培育理想。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 华德福教育的目标 华德福教育是给青少年提供其发展自由精神、道德责任和具备高级社交能力的个人综合素质所需要的基础。华德福教师使用形成性评价(定性)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定量)的方式来评估学生成绩,尤其在青春期的前几年。学校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自主决定课程结构和自行管理事务。
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
这三种模式有很多共同点:
1.它们的教育愿景都是帮助和激发儿童实现自己在智力、创造力和社会中人的所有潜力。 2.在教育过程中,儿童都被视为自身发展的创作者,他们的发展过程是自然的、充满活力的,自我导向的。 3.这三种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都非常高,他们提供教学帮助给儿童,并且非常尊重儿童的选择。 4.家庭教育和家校联系在这三种模式中都非常受到重视。 5.儿童的学习评估是以非考试模式来进行的。 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其最直接目的,便是要通过实施该种教育模式,影响并促使接受教学的对象(幼儿)发生新的变化,最终能够使对象在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充足的预备。更进一步的说,是为了让对象能适应人类的社群,甚至进一步的为人类社群创造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是包括了如下三个元素的:教学者、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的主要载体)、学生。尽管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这种经典结构始终如一,就好像主谓宾、主系表这样的语法知识一样固定不变。 从这个视角再去看,无论是在哪种教学模式下,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相同的角色,具体而言就是一个“等待成长、进步、完善、突破自我的个体”。 20世纪出现的许多人本主义式的教学方法,大部分都倾向于无教学大纲与结构的课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孩子们不会有一个明确的课程时间表,甚至不会有明显的科目分类。他们给人看起来就像是这也玩那也玩,天天无忧无虑就是瞎玩的孩子。这种课程模式更倾向于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天性发挥作用,让他们自己从生活、环境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索,而不是通过学校所制定的课程来“学习”。 然而,有明显教学大纲与结构的课程模式仍然是占据主流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本主义式教学法就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与结构了。这类型的课程模式一般会有一个明确的大纲、课程表或者进度表。孩子在学校的期间,会有一个明确的课程主线。 华夏爱婴托育 华夏爱婴托育项目自2011年开始调研、实践,历经5载,终成精品。华夏爱婴托育致力于成为国内科学智能化托育项目的行业标准,倡导亲子小时制早教、全日制托育及父母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运用智能化与四师一保托育相结合的理念,挖掘孩子心中的美好和潜能,为孩子制定私人订制式的成长方案,传授给家长科学专业的教养理念。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免费咨询热线:400-181-2005
加入我们
Joining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