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犯错?我们可以尝试这么做……

发布时间:

2022-03-14

浏览量:


 

常常会听见宝宝家长说:“我孩子今天又犯错了,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顿”。看着他那无助的样子,我从话语中能深深的感受到满满的心痛而和自责。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要批评,不要大声喝止,更不要打骂,而是要采取共情的方法,那什么是共情呢?

 

共情是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就是一方对另一方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如果我们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引导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并温和引导孩子用其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孩子便能吸收到父母全程体现出的温和而坚定的爱意,去发展自己的爱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犯错时,也是采用了共情的一种方式。孩子犯错,他本身就已经很自责,心里有压力了,懂爱的父母,更多采取非惩罚性的、情感解释的方式,说服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监督孩子对受害者做出一些直接的安慰或者帮助等。不懂爱的父母,对孩子各种批评,各种打骂,还可想而知孩子的内心会有怎样的煎熬,会留下怎样的阴影!

 

当您的孩子犯错时,您有问过下面的8个问题吗

第一个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我们不妨假设一个场景:波波跟表弟在爷爷的卧室玩耍,突然传来一声响。波波爸爸冲进来,看到爷爷的紫砂壶摔到地上了,两个孩子面面相觑地站在那里。

 

01
“发生什么事情了”

  

遇到问题,家长常会下意识地做判断,如指责自家孩子:“一定是你把茶壶打破的”。另外,孩子看问题的视角跟大人不一样,在大人看来是错事,在孩子眼里却可能 是对的。若不听孩子说明,很可能会冤枉他。因此,家长要先问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换位思考。这样即使是孩子错了,他也会因为有机会辩解而甘心认错。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02
“你的感觉如何”

爸爸问过上一个问题,波波低着头,小声说:“弟弟刚刚推了我一下,所以茶壶打破了。”孩子犯错后,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注他的内心感受。孩子有时不是故意的,往往内心已经受到冲击,他或许早已心怀内疚,只是不好意思表达出来。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很难接收外界信息,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此时,家长不妨问问孩子的感受,并引导他说出来,孩子的情绪会平复许多,才有可能冷静思考,并吸取教训。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03
“你想要怎样”

问过感觉后,波波突然大哭起来,怎么劝都不说话。此时,父母就要问问孩子究竟想怎样了。孩子的内心没有那么复杂,如果他认识到错误,最多会不好意思认错。而拒不认错或大哭大闹,往往代表他有某种目的没有实现。家长直截了当地问出来,效果更好。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这个问题:“你想要怎样?”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

 

 

04
“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对于上个问题,波波回答:“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干嘛光说我一个人!”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目的或真实想法时,不论是什么,家长都不要立刻评判。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冷静地问他:“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05
“这样做有用吗”

 

波波说:“弟弟推了我,我才打破茶壶的,你也说他几句啊!”此时,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意见,都要让他自己审视这样做是否有意义。其实,大多数孩子都知道事情的意义。比如波波,他并非要让弟弟挨批评,而是想告诉家长,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假如孩子的认知有误区,家长也可借机与他谈谈,增进沟通,但要避免说教,只陈述事实即可。

 

(“这样做有用吗?”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06
“你决定这样做吗”

 

跟孩子确认是否真的要这样做。孩子多半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比如波波可能会说:“我也有错,不该跟弟弟打闹,你别说他了,是我错了。”但即使孩子的选择不是大人所期望的,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言而有信的家长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你决定这样做吗?”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07
“结果有没有如你所愿”。

 

假如波波对弟弟不依不饶,爸爸可以对弟弟说:“波波的确不对,但你推了他,才打破了爷爷的茶壶,所以下次要注意,别在房间里打闹。”然后扭头问波波:“我说弟弟了,你觉得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愿?”孩子达到目的后,往往就能冷静思考。这也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 

 

 

08
“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孩子此时一般能做到自省,比如波波会保证,以后会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找人一起分担,努力做个男子汉,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

 

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

 

 

版权所有:华夏爱婴早教加盟全国连锁(招商网)-早教加盟和幼儿园加盟 北京华夏爱婴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