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上课乱动怎么办,如何让教育活动活而不乱?

发布时间:

2022-03-10

浏览量:


有些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上课时常常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影响到其他小朋友。

 

如果想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各位老师在活动前后下功夫。

 

 

1

活动前

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入手:

第一,确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和内容

活动目标要符合幼儿的能力、经验,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颖性,要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及求知欲。孩子们只有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参与兴趣与行为。

 

要避免活动目标或内容过易和过难,使幼儿出现行为问题。

第二步:设计让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

幼儿有事情做就不会乱。老师要精心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并设计活动的基本步骤。


在设计上,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交往、在活动中学习。丰富多彩的物质材料、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基础。

第三步:预先准备多种解决方案

根据先前确定的目标,对设计的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估,事先预测活动的难点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重要环节一定要详备多种解决方案。

 

在设计上要强调幼儿手脑并用,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活动中

适时有效地引导

 

首先,老师对教学思路要清楚,对整体安排要心中有数,能及时观察幼儿的需要并做出必要的调节。

 

如果幼儿不感兴趣,老师要用游戏激发其兴趣;如果多数幼儿做不到,老师要降低难度;如果全班幼儿都已经掌握了主要目标的要求,老师就要提出新的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钻研要透,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的随意性。


不少老师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时间、描述的词句,很少考虑教材深层蕴含的内涵,把握不住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

 

其次,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

 

因此老师要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

 

 

1

日常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教育活动常规

 

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建立一定的信号联系。

比如,老师的手放平就表示请大家安静,老师双手摆在胸前就表示请大家站到前面来。

第二,加强日常培养,形成动力定型。

比如,工具放在哪里、纸盒等材料放在哪里、画笔放在哪里都是长时间固定下来的。

第三,要强调活动常规的重要性。

不同领域的课程会有不同的课堂常规,老师要在平时就让幼儿建立不同领域活动的不同常规,以保证活动的质量。

 

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同时让幼儿跟着老师设计的主线走,保持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那么在教育活动中便会活而不乱。

 

 

 

版权所有:华夏爱婴早教加盟全国连锁(招商网)-早教加盟和幼儿园加盟 北京华夏爱婴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