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除了给娃剪头发,还能讲点儿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3-04
浏览量:
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除了给孩子安排剪头发这一全民习俗项目之外,家长们不妨也给孩子讲讲与“二月二”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陪孩子度过一个特别而有意义的节日!
“二月二”处在雨水、惊蛰、春分节气之间,时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运肥备耕,播种将始。传说主管行云布雨的“龙”也苏醒过来,降下如油春雨。“龙抬头”代表了农耕时代人们对于应时节令的殷切期盼,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廪实。
“龙抬头”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测和想象。周秦以来,古人把穹庐般的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根据星宿排列的不同形状,以七星宿为一组,并以四种动物命名,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龙七星中的“龙角星(即角宿一和角宿二)”在春天来临时最先出现于地平线,成为春到人间的标志。
“龙抬头”本意是惊蛰节气前后百虫复苏,引龙驱逐。把“二月二”和“龙抬头”连在一起并成为民俗节日始于明清时期。明朝时,二月初二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用以引龙,虫不出也;亦可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角落,驱走蛇、虫及霉味。到了清代,这天食饭皆以龙名,如饼谓之龙鳞,饭谓之龙子,条面为龙须,扁食为龙牙。
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北方过年有风俗,正月不剃头,生长了一个月的头发必须得在龙抬头日剃掉。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祭龙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祭社
南方“二月二”祭社习俗,主要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
社戏
社日举行的演艺赛会,为酬神求福,要演“社戏”,又称“土地戏”。宋代陆游《稽山行》说:“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农村中春秋社戏,通常在庙台或临时搭建的野台上演出。
版权所有:华夏爱婴早教加盟全国连锁(招商网)-早教加盟和幼儿园加盟 北京华夏爱婴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