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家长可以这么做
发布时间:
2021-11-12
浏览量:
“我家孩子5岁了,他老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
“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好担心他不合群啊。”
“每天接孩子放学,别的孩子都是三五成群,
我儿子总是自己走,看到心里就不舒服。”
还有的妈妈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孤独症。
孩子不合群,让许多的父母感到焦虑。其实,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
01 /什么是不合群
心理学的“不合群”,是指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殊心态。当宝宝3岁以后,表现出长期不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经常独处、以及被别的小朋友孤立等,可能就是出现了“不合群”的情况,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不合群容易导致宝宝产生孤独、执拗、任性等不良心理,会影响到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健康。如果宝宝有不合群的迹象,家长就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
02 /宝宝不合群的原因?
许多宝宝不合群的原因是由于长期处于比较单一的交往环境中,无法获得与更多人交往的机会。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多数家长在工作日很少有时间陪伴宝宝,周末才有时间带宝宝出去玩。而出去玩的场所往往是游乐园或动物园、公园等地方。出于安全考虑,家长往往不会让宝宝与“陌生人”接触。这造成宝宝“没时间”也“没机会”和小朋友尝试交往、一起玩。
家长的养育方式不当,也容易造成宝宝不合群。比如,过分溺爱,导致宝宝获得“有求必应”的认知;日常教育中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导致宝宝形成“自以为是”的个性。或者生活中过于苛责,宝宝有一点儿过错便对其严厉训斥,甚至打骂,导致宝宝缺乏与人交往的信心。这些都会让宝宝产生抗挫折能力差、难以适应新环境等问题,不乐于甚至惧怕与人交往。
03 /如何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而不应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A、父母要挤出时间陪伴孩子
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
每次游戏后父母都应比较夸张地表扬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爱以及集体的欢快。
B、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C、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D、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
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
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E、多带孩子外出旅游
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
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
交际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
在旅游中,有的要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假如父母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F、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识地要他们进行小件物品的购买活动。年龄较小的,八九岁的,可以叫他们买油盐酱醋;年纪稍大的,十四五岁,可以叫他们买鱼、肉、米、煤等,也可要他们买自己穿用的鞋、袜、手套之类。家中有什么旧报纸、旧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们去收购站卖。
商品交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例。在交易中,它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利于丰富交际对象和加深对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孩子由于缺乏经验,在初次交易中可能会吃亏或出现差错,对此,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以免影响他们交际的信心。
G、有意识地要孩子独自做客待客
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让孩子独自去,这都是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
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带的,不用应付,没有压力,应酬的主角是父母。
让孩子一个人去,自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去接待,特别是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H、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父母可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辩辩;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帮助其认识。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I、为孩子安排交往的环境
对于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师更要将特意为其安排交往的环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参加活动,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比如适当地采用“放养”教育,让孩子成为受其他小伙伴欢迎的宝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