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语言发育黄金期,让孩子不再是“嘴笨”的娃!
发布时间:
2021-08-16
浏览量:
想起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说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她儿子小天和别的孩子打架了,对方是个跟儿子同岁的男孩,双方家长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问原因,对方的孩子说是小天抢了他的玩具,而且不讲道理,还先动起手来。
这位妈妈很了解自己的儿子,平时从来不抢别人的东西,先动手的可能性也不大。但那孩子把细节描述得绘声绘色,又让人不能不信。
她蹲下来问小天,是对方说的那样吗?只见小天双手攥着拳头,头也一直低着,怎么问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没办法,正要跟对方家长道歉,旁边一个小朋友走过来,说,是对方先抢了小天的玩具,抢不过来就打人了,刚才还在撒谎。
随后又有几个小朋友也过来说看见了。对方父母这才很不情愿的领着那孩子走掉了。
这位妈妈很着急,儿子怎么就嘴这么笨呢?好多次都是这样,什么事儿明明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非得闷在心里不说。
“嘴笨”是这位妈妈给儿子的标签。也是很多爸爸妈妈,给说话迟缓,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的孩子贴的标签,并为此心急不已。
其实孩子“嘴笨”不可怕,因为语言能力并不是先天就决定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改善。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2岁,而且在12岁之前,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能力,都是甩开我们成年人几条街的。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天的语言能力不如那个男孩。叙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无法和妈妈完全说出来,所以妈妈给小天贴上了“嘴笨”的标签。
自家孩子语言能力不如别家孩子,这主要是孩子在语言发育黄金期的时候没有发育好的缘故。
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满1岁之后,他们就进入了语言发育的敏感期,他们更加热衷于模仿家人或其他人说话、想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如果家长能够好好利用这段关键时间,来鼓励孩子多说话,增加孩子的说话兴趣,对于孩子语言发育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引导孩子说话,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给家长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多和孩子说话,不管这看起来有多傻
身边有一对夫妻,双方都是搞研究工作的,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生完孩子就把孩子带回老家让老人照顾。
但是老人平时说话有口音,所以夫妻俩跟老人商量,尽量少和孩子说话,以免孩子长大后说话也带音。结果,孩子到了3岁还不会说话。夫妻俩也没重视,认为爱因斯坦也是说话晚,是“爱思考”的一种表现。
等到孩子长大一些,夫妻俩察觉到不对,这时候开始着急了,带着孩子奔走各大医院检查,结果是脑部发育都正常,但就是错过了语言最佳学习期,也就是语言的敏感期,导致孩子不爱说话。后来直到孩子十几岁,还不能完整的说出一个句子。
其实,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已经在感受和学习语言了,只是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发声,来表达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开口叫“爸爸”“妈妈”,还能说出更多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不断地模仿周围人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这时,家长可以多多与孩子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向宝宝介绍遇到的每一个事物。
比如:“这是冰箱”、“这是电视”、“这是蒲公英”等等,长此以往,宝宝在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会想要尝试自己说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开口叫“爸爸”“妈妈”,还能说出更多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不断地模仿周围人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
二、积极回应孩子说的每一句话
当孩子已经可以说出简单的词汇,也能够理解家长的指令时,积极地回应就更加重要了。孩子可以从家长的回应中获得认可,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这样的满足感会让宝宝更愿意去与家长交流。
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小,听不懂为由,就对他们不理不睬,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错过很多模仿学习的机会;也不要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代替家长,成为孩子学说话的工具,这会影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主动给孩子营造说话的环境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小区广场、公园、早教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孩子与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尤其是与比自己孩子年纪大些的小朋友玩,这在扩大孩子社交圈的同时,还能增加孩子说话的机会,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家长还可以每天设置一个亲子阅读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书、绘本等,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讲故事,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跟孩子讨论故事的情节,都会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不过,在亲子阅读时,家长还是要注意一下讲故事的技巧,相对简单的语言表述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缓慢的语速也会给孩子一定的反应时间,抑扬顿挫的语调会让孩子保持继续阅读的兴趣。
除了以上这些引导孩子说话的方法,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
例如:“你问我答”、“和玩具说话”、“鹦鹉学舌”等游戏来鼓励孩子说话。
四、正式语言期,创造训练及表达机会
宝宝1周岁后,就开始进入正式的语言学习阶段了,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要多点创造一些给孩子语言训练、表达的机会,特别是让孩子多点跟社会接触,见多识广了,自然就可以侃侃而谈了。
同时,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还要帮助宝宝掌握语言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
例如:宝宝要喝奶时,一看到妈妈手里拿着的奶瓶就会发出“啊啊”的迫切声音,这时,妈妈可以先不要那么快给TA,而是指着奶瓶跟TA说:“奶奶,喝奶奶”,刺激TA跟着模仿。
另外,游戏也是拓展宝宝对语言理解的一个好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能够很好地掌握游戏中所提及的物品名称及理解爸爸妈妈问到的内容。
当宝宝能够说话时,爸爸妈妈要鼓励TA多点表达,千万不要嫌弃TA“话唠”而制止TA,也不要因为宝宝不够完整清晰的表达而觉得是“鸡同鸭讲”而不愿跟TA说话或嘲笑TA。
五、不要使用婴儿语
宝宝刚开始学说话时,发出的声音通常都是咿咿呀呀的叠词。
比如:“饭饭”“水水”“澡澡”等。
这种交流方式,在学语初期能够激发孩子模仿的兴趣,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方式的话,会让孩子的语言能力长时间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延迟孩子能够说完整句子的时间。
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天才,每一个天才的成功都有背后99分的努力。
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天才,就首先教会他付出99分的努力。父母是一个好老师,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宝妈们,你家的孩子在语言上与别人家的孩子有没有很大的区别呢?你们是怎么培养孩子的语言天赋呢?